TimS的理財規劃園地

其實人生理財沒有絕對的真理。利用這個園地分享個人對於人生理財的看法,也歡迎您的意見。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回顧自己的一篇老文章

三年前公共電視台曾撥放過一部討論常態分班的節目,探討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常態分班是政策卻往往未被確實執行的生態。我是常態分班的支持者,尤其反對對學生貼上「好班」與「壞班」的標籤。於是寫下了以下的觀後感想:

晚上打開公共電視台,剛好看到討論常態編班問題的節目。幸好台灣仍有一群人關心這個議題!

說真的,對台灣現在的教育狀況滿痛心的!台灣社會都已經進入21世紀了,我們還在用父母親那一輩的填鴨式教育在教學生。

現在的社會早就是多元化的社會,每個領域都需要專業人士,也都有各自發展的空間,而我們卻仍然用過去那套單一標準去區隔我們的小孩,然後根據學生的成績好壞把學生貼上所謂「好學生」跟「壞學生」的標籤。如果麥可‧喬丹生長在台灣,他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如果比爾‧蓋茲生長在台灣,他是好學生還壞學生?

成績好又怎樣?能當飯吃嗎?如果我有小孩,我會希望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光會背課本的知識;我會希望他有面對挫折的能力,而不是永遠考試考一百分;我會希望他有一顆慈悲的心,而不是趾高氣揚,歧視成績或者家境不如他的同學;我會希望他有團隊精神,能與人真誠合作,而不是一心一意只想壓倒身旁的人。

成績只是一時的,健全的人格跟正確的態度才是孩子一輩子的競爭力。

最後補充一點看法以呼應前一篇關於傳銷的文章:父母親對於小孩的未來最好採取協助與輔導的態度,而不是自己做出決定,然後強加於小孩身上。我自己的生涯規劃其實都不符合我媽的期望。如果我真的照我媽的期望去做,我現在不會這麼有錢。所以囉!「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還是有它的道理的。

4 Comments:

  • At 10/11/2007 01:26: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這一期的理財周刊封面故事,合格CFP的TIM你怎麼看呢?

    2007.10.11
    我要年薪400萬 上班族5年翻身秘笈大公開
    《理財周刊》文/胡秀珠(更完整內容請詳閱本期《理財周刊》)

    金融、證券相關證照可以區分為基本型、進階型及頂級型3種,基本型只是入行基本門檻,擁有進階型及頂級型的國際證照,才能讓你脫穎而出,成為金融正規軍中最搶手的王牌。
    全民考證照的時代已經來臨了,尤其是面臨金融法規的多次翻修、金融市場急遽變化,要落實專業化、國際化,金融證照不可或缺。」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陳樹如此宣告著。

    在全省120多所財金系所學生、數十萬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大軍,不分老少,焚膏繼晷、重拾書本,努力地要讓自己從雜牌軍晉身為正規軍,最重要的,一張鍍金的國際證照,更是加薪晉升的最佳保證。

    證照制度落實多年以來,考證照成為全民運動,它到底有多熱?根據金融研訓院統計,2005年,金融證照的考照多達17萬8500人次,2006年15萬8700人次,今年1至7月累積已達7萬5474人次,預估今年人次還是會突破13萬人次。

     
  • At 10/12/2007 10:39:00 上午, Blogger 許利銘 said…

    首先,我不是 CFP。我曾經通過 CFP 的考試,但是要成為 CFP 還要符合工作經驗的認證,因此我沒有遞件申請。

    CFP 在台灣的法令規範下是沒有發揮的空間的。我在部落格 2005 年 1 月以及 5 月有寫過「理財顧問的法律地雷區」系列文章,您看過之後應該就會明白。

    另外,CFP 台灣協會的所作所為,更讓我對這張證照失去信心。請參閱 2006 年 1 月「CFP證照竟可私相授受?」一文。

     
  • At 10/13/2007 12:47:00 下午, Blogger Garfield said…

    我簡短寫一些我的想法,坦白說我認為台灣教育的問題可能無解,如果能培養出有獨立思考能力、面對挫折能力、有慈悲心、有團隊精神能、與人真誠合作的小孩,當然很好很理想,但我這幾年思考的結果,這可能要有錢、有閒、有心的父母才能做到,才能培養出所謂「具有健全人格和正確態度的小孩」,我看到的很多父母光是要他們能維持家裡經濟狀況就很吃力了,要培養出具有以上品質的下一代幾乎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如果說把這當作國家政策,交給政府和學校負責,或是父母和學校一起配合,我認為也很難,至少我想不出也沒看到過具體可行的步驟和策略,以及能衡量績效的方式,以台灣的現實環境,要趕上國外先進國家的教育制度都還有一大段落差,我真的覺得任何人來當教育部長都無法充分改善這個現象,這甚至不一定是時間(例如50年)的問題,我認為如果政府把教育政策方針制定在符合個人特質專長、因材施教,最後會變成有錢人爭取到更多教育資源,更容易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下一代,窮人則越來越難翻身,窮人的小孩會打著不用讀書考試的免死金牌往下沉淪,然後落差越來越大;政府、學校、老師會負起責任幫忙把關窮人的小孩?人性是自私的,我覺得沒這樣的可能。

     
  • At 10/13/2007 05:16:00 下午, Blogger 許利銘 said…

    教育的問題不會有速成的解決方案。不過我當時會寫這篇感想,主要是針對教育界(其實父母也是)「一切向『分數』看齊」的態度。

    教育工作者很忌諱的做法就是「貼標籤」。國外的研究發現,如果您把小孩子貼上「壞小孩」的標籤,小孩真的變成壞人的機會就會大增。

    小孩不會唸書(或者不會考試)並不代表長大了就會為非作歹。但是如果小孩不會唸書,就把他編在放牛班,讓其他的小孩從班級編號就可以看出來這小孩是所謂的「壞學生」,將來小孩長大了變成流氓的機率就會大增。

    台灣社會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單一價值觀,所以思考都是直線性的。唸書的時候就只注重考試分數,出了社會就比誰有錢。在政治上不會去思考如何制定公共政策,只會比較誰「愛台灣」的口號喊得比較響。

    真實的社會不是非黑即白的,社會上成功的人物也不是只有一種類型。「王建民」跟聯考的榜首誰比較偉大?這能比嗎?做老師也許不能對每個學生都花同樣的時間去關心,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要用能力分班這種方式去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