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的理財規劃園地

其實人生理財沒有絕對的真理。利用這個園地分享個人對於人生理財的看法,也歡迎您的意見。

星期三, 1月 11, 2006

信用緊縮已經箭在弦上?

前幾天收到台新銀行的通知,修改信用卡的使用條款,新增在以下狀況可以停卡的規定:

「10. 持卡人因於金融機構之總負債金額超過持卡人向 貴行告知之年收入,或持卡人之負債比高於申請當時之負債比;或持卡人於臺灣地區金融機構之借款總金額高於申請當時於臺灣地區金融機構之借款總金額;致 貴行有降低對持卡人信用評估之虞者。」

這條規定總共有三個細項,只要符合其中一項,銀行就可以停卡。以第一項為例,如果您向銀行申請信用卡的時候,年收入填的是 100 萬,那麼只要您在銀行的貸款超過 100 萬,台新銀行就可以通知您停卡。基本上,只要有房貸,誰的貸款會沒有超過年收入呢?

第三個細項的規定也很好笑。如果您申請信用卡的時候跟銀行的貸款總額是 50 萬,那麼只要您在清償這 50 萬之前增加任何一筆債務,台新銀行就可以隨時通知您停卡。不知道如果跟台新銀行辦一張「Story 現金卡」,算不算是借款總金額的增加呢?會不會辦完現金卡,台新銀行就把我的信用卡停了呢?

看完這個條款之後,感覺上幾乎所有的客戶都已經涵蓋在台新銀行隨時可以停卡的範圍之內了。當然我相信台新銀行不會笨到隨便停客戶的信用卡,但是這應該是為了將來的信用緊縮預作準備。也就是說,台新銀行可能已經準備要緊縮某些客戶的信用,才會先預告這些條款的變動。

CFP證照竟可私相授受?

今天又看到一個職業道德淪喪的報導:號稱認證步驟最嚴謹的理財證照──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竟然可以不遵守自己訂定的認證辦法,由理監事自行授予秘書長認證資格!理由是為了讓秘書長可以出任國際總會的理事,並表彰秘書長對於協會創立及會務推動的貢獻。

在國外,有許多有錢的家族捐錢設立大學,但是從來沒有聽過這些具有卓越貢獻的創辦人因此頒給自己一個博士學位。一個人貢獻再大,學校頂多也只是頒發一個「榮譽博士」的學位,這個「榮譽」是為了特別跟正式學術上承認的博士學位相區隔。持有「榮譽博士」學位者並不能取得正式的博士學位擁有的相關權利或者地位。

台灣理財規劃顧問協會,原本訂立了一套認證辦法,要求受認證的社會人士必須繳交十多萬元的費用,經過教育、考試等繁瑣的步驟,才能由協會底下的考試認證委員會授與認證資格。而今理監事會議卻自己違背自己設立的認證辦法,讓自己的行政工作人員跳過這套認證辦法,不經過認證步驟,不經過考試認證委員會,由理監事會議直接授與認證資格,實在是很荒謬!如果這套邏輯說得通,那麼以後擔任過「衛生署長」的官員就可以直接頒給自己「醫師」執照了;擔任過「司法院長」的官員也可以直接授予自己大法官資格了!(誰敢說這些官員在任內沒有卓越貢獻呢?)

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CFP進了台灣之後,消費者申訴的管道就被拿掉了。而今又發生這樣的事情。奉勸各位消費者:在職業道德這個領域,台灣還是個叢林社會,千萬不要迷信什麼專業的證照。還是多充實自己的理財知識,才不會被一些看起來很專業的理財顧問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