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的理財規劃園地

其實人生理財沒有絕對的真理。利用這個園地分享個人對於人生理財的看法,也歡迎您的意見。

星期三, 6月 22, 2005

股利發放速度加快許多

今年除權除息的一大特色是股利發放的速度快上許多。以往股票股利大多需要 3-4 個月的時間,現金股利大約需要 1-1.5 個月的時間。今年台積電的除權,6/13 除權,7/7 增資新股權利證書就上市了,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順發今年 6/29 除息,股息預定 7/12 起發放,間隔只有兩個禮拜。

股利發放速度加快的好處是可以用同一套資金重複參加除權除息。之前有提到的兩稅合一退稅的利益,低稅率的網友可以把握機會多多參加。另外,今年的股市似乎除權前後都會有行情,對於投機為目的的投資人也可以考慮運用這種機會。

星期一, 6月 13, 2005

國內第一檔「零手續費」基金已開始募集

嚴格來說,6/8 開始募集的富達卓越領航全球組合基金,並不算是真正零手續費基金,因為這是一檔組合式基金,也就是「投資基金的基金」。雖然投資人申購這檔基金的時候不需要手續費,但是基金公司在收到錢之後會再拿錢去投資其他的子基金,而購買子基金是需要手續費,因此投資這檔基金仍然會間接繳交手續費。不過,即便如此,這檔基金的問世仍然具有相當大的象徵意義。

在國外行之有年的零手續費基金(no-load fund)為何遲遲無法引進台灣?關鍵在於沒有金融機構願意賣一檔沒有利潤的基金。基金公司其實主要賺的不是手續費,而是基金的管理費;手續費是代銷的金融機構要賺的。如果基金公司推零手續費基金,代銷的銀行等於是做白工,沒有利潤可圖,所以銀行不會願意銷售這種基金。

因此這種基金要能夠賣得出去,必須要有配套的環境。要嘛投資人要能夠跳過金融機構,直接向基金公司申購;要嘛金融機構必須有替代性的收入。這次富達投信敢推這檔基金,就是打算走前者的路線,讓投資人不透過銀行,直接向富達投信或者旗下的富達證券申購。因此這檔基金如果可以募集成功,等於敲起銀行等代銷機構的喪鐘;反之,如果最後結果是募集失敗,則國內想看到第二檔零手續費基金可能就要再等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

那麼,為什麼國外零手續費基金可以賣得很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外有愈來愈多金融機構以及理財顧問已經放棄手續費收入,改成按照客戶的資產總額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費。這樣的好處是金融機構跟理財顧問會把焦點擺在如何幫投資人創造更高的報酬率,而不是把心思花在如何勸誘客戶殺進殺出,以提高買賣次數的方式創造更高的手續費收入。當客戶願意付出固定管理費為前提下,如果有兩檔基金的績效完全相同,但是一檔要收手續費,一檔不收,金融機構跟理財顧問為了幫客戶創造更高的最終績效,反而會更歡迎零手續費基金。尤其是當客戶遇到的是獨立於金融機構之外的「獨立理財顧問(independant financial adviser,IFA)」時,由於很多的獨立理財顧問都標榜不收取銷售獎金的原則,更會傾向推薦零手續費基金。

下一次,當您去銀行買基金的時候,仔細想想:您付出的手續費究竟是為了理財專員提供的諮詢服務?還是為了銀行提供的便利性?如果您本身很專業,不需要理財專員的建議,那麼您可以考慮買零手續費基金。如果您還是覺得需要理財專員提供建議,那麼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以固定每年付管理費的方式,請一個獨立的理財顧問提供您建議?因為過去聽過太多的理財專員用客戶的錢殺進殺出以創造業績收入,把原本應該長期投資的基金變成短線投機的工具,逼得基金公司必須以收取「短線(持有不到三個月)進出懲罰金」的方式抑制這股歪風。每年固定付 1-2% 的管理費乍聽之下似乎不太划算,但是長期下來,可能反而節省下更多的手續費,而且在這種狀況下,理財顧問給的建議也會有更高的可信度。

當然,先決條件還是在台灣要有足夠的零手續費基金可供選擇。富達這檔零手續費基金的募集狀況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星期四, 6月 09, 2005

弱者沒有無知的權利

今天在看龍應台的文章時,看到一段震撼我心的文字:「弱者沒有無知的權利,無知會招來懲罰。」

龍應台的這篇「請問雅典在哪裡?」探討的是台灣人缺乏國際觀的問題,這句話描述的是台灣對於國際社會的無知。但是我覺得這句話用在理財上面也是一樣適用。

在財務上處於弱勢的人,沒有無知的權利;無知會招來懲罰。

星期二, 6月 07, 2005

如何培養銀行信用

如同前一篇文章所提,可以用多低的利率跟銀行借到錢,非常可能會影響到您在理財上的成就。那麼如何跟銀行打好關係呢?在這之前,我們先想想看,就放款而言,誰是銀行心目中的好客戶呢?銀行畢竟是營利機構,只要您是銀行心目中的好客戶,銀行就會跟您保持良好關係。

就放款而言,銀行心目中的好客戶有兩種,一種是願意付出高利率,讓銀行賺到高額利潤的客戶;另外一種是借了錢就一定會還的客戶。前者與我們的目的相衝突,所以我們要的是後者,也就是說,要讓銀行相信我們是一個對債務負責任的好客戶。當銀行相信放款給我們的風險很低的時候,銀行才會願意在利率上提供優惠,達到我們降低資金成本的目的。

首先建立一個基本的觀念。假設目前有甲、乙、丙三人,三個人的收入都完全相同。甲曾經有貸款遲繳的紀錄,乙目前有貸款,而且還款紀錄一直都很正常,丙則是完全無負債。對於銀行而言,誰會是最好的客戶?

答案是乙。

我曾經以為答案應該是丙,因為三個人的收入相同,丙完全沒有負債,而乙目前已經有一部分的利息負擔,那麼丙的還款能力應該最強,銀行也應該最願意借錢給他。但是,就銀行的觀點,丙有可能是人頭戶,他的收入也許是假造的;又也許他根本不重視自己的信用,這次打算借完了就脫產。相反地,乙過去借了錢而且又一直正常繳款,所以從行為的表現來看,乙的人格特質是值得信任的。 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所以有人說信用卡是培養跟銀行信用的好工具,這點我只贊同一半。您如何使用信用卡,這才是關鍵。您平常要常常刷卡,這是您展現財力的一個方式。一張申請之後就沒有刷過的卡片,對於累積信用沒有太大幫助。刷了之後一定要正常繳款,這是更重要的關鍵。您只要累積了幾次延遲繳款的紀錄,就會變成信用上的汙點。

至於要不要使用循環信用呢?我的建議是不要。如果您累積了很高額的循環信用,即使您繳款都正常,銀行還是會擔心您的還款能力。所以銀行在考慮要不要借更多錢給您的時候,會要求看您的收入證明,以及您積欠其他銀行的款項究竟有多高。使用高額循環信用的人,可以從銀行借到幾十萬,但是如果想借到一百萬以上,銀行很可能不敢借。

如果您已經積欠了很高的信用額度,原則上銀行也不會提供您低利貸款,免得您還清循環信用,讓銀行現虧一筆利息收入。但是別家銀行就很可能來挖牆腳,這也就是目前當紅的「負債整合」或是「代償」。所以使用循環信用的人,可以考慮找目前沒有往來的銀行借錢。

至於沒有使用循環信用的客戶,雖然您沒有付給銀行任何利息費用,但其實您已經在累積信用了。銀行會不斷提高您信用卡的信用額度,而且還會不時拿低利的貸款方案來誘惑您。所以我建議平常消費可以盡量使用信用卡結帳,但是別使用循環信用。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累積信用的方法。

星期一, 6月 06, 2005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銀行放款策略

前一陣子收到華信銀行的「MMA周轉金」通信貸款專案。這個貸款是針對原有「優質」(不知如何定義)的客戶,60 萬的貸款,年利率只要 5.99%(機動利率)。它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任何財力證明,只要蓋上原留印鑑,就可以馬上撥款。過去的通信貸款,要嘛就是利率很高,要嘛就是要填寫職業與收入,銀行會保留核貸的權利。以我目前沒有工作的狀況,以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來說,我過去能找到最低的利率還是要 10-10.5% 左右。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這麼低的利率借到錢。

台灣愈來愈走向一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社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銀行解除管制之後,放款利率的「差別待遇」愈來愈嚴重。中下階層的民眾,用的是利率 16-20% 的信用卡跟現金卡,上市上櫃公司的員工,卻可以用 2-4% 的利率借到錢。靠投資要固定每年賺到 12% 不太容易,但是由於職業身分的不同,卻可以每年輕鬆節省 12-18% 的貸款利率,而且還是愈有錢的人,借到的利率愈便宜。

就銀行的角度,借錢給有錢人的風險低;雖然賺得少,但是幾乎一定賺。反觀借錢給中下階層的民眾卻很容易吃呆帳,所以利潤要夠高才值得做。就銀行的觀點,這樣的貸款策略是合理的,然而就整個社會的觀點,這卻是「劫貧濟富」的行為。

那麼最後我有沒有接受這個貸款方案呢?我還是接受了,因為我要拿這筆貸款去還我台新銀行年利率 10% 的信用貸款跟利率 6.25% 的保單質借貸款。我計算過,只要輕鬆地填個表格,我就可以一年節省大約一萬元的貸款利率,何樂而不為?我的人生哲學一向都是:雖然我很同情窮人的處境,但是我不會因此讓自己變成窮人的一份子。如果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是無可避免的,那麼,我選擇站在有利的那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