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的理財規劃園地

其實人生理財沒有絕對的真理。利用這個園地分享個人對於人生理財的看法,也歡迎您的意見。

星期三, 10月 31, 2007

[連結]不購物就可以不上班



「自願性失業或者降低工作量也是一種環保的方式」,這種觀點對我這個懶惰蟲來說實在太有用了!呵呵!

星期一, 10月 22, 2007

文化是一種累積

最近有一部新電影:「豪門褓母日記(The Nanny Diaries)」,不算是非常特別的電影,不過還算是可以讓人放鬆一下的一部輕鬆小品。這部電影中引用了雨傘這個象徵,藉由雨傘帶著女主角飛行來代表她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領域。

雨傘會跟褓母連結在一起,其實是借用另一部很出名的電影以及音樂劇──Mary Poppins(國內似乎翻譯為「歡樂滿人間」)──的象徵。這部電影當然也是跟褓母有關。如果您跟我一樣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您可以會跟我一樣覺得很奇怪:導演為什麼要選擇用雨傘這個圖像來代表褓母生涯?但是美國的觀眾很可能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象徵上的連結。

當我們想了解異國文化的時候,常見的困難點在於每個文化都是一個龐大的累積過程,要了解現在的文化往往需要了解更多過去的文化。這就是所謂的「文化素養」無法短時間速成的原因。像最近的另外一部電影──反恐戰場(The Kingdom)──也探討到這個部分。不過我想導演考慮到美國人對於阿拉伯的歷史興趣有限,因此只做了淺嚐即止的探討。

那麼台灣的文化呢?其實台灣不是沒有文化,只不過台灣的文化很明顯地不同於西方的文化。台灣的文化跟歐美的精緻文化不同,台灣的文化比較強調其草根性。台灣的過去是一頁傷痛的歷史,因此台灣的文化有其悲情的一面,也有壓力塑造出來的,頑強、富於生命力的一面。我常常會感到疑惑:台灣人普遍工作時間這麼長,跟過去的文化存在有怎樣的連結關係,未來又會導致怎樣的文化發展?不過這個問題太大了,我一直想不通。

星期二, 10月 16, 2007

[轉貼]工時長薪水低 台灣勞工命苦

台灣人辛勤工作,有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口每週工時超過勞基法規定,依照法定工時,每兩週不得超過84小時,但台灣勞工將近五成超時工作,甚至有23%的勞工,每週工時高達49小時。

2007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全球競爭力調查,台灣年工時高達2256小時,排名世界第五,僅次於韓國,墨西哥,香港和印度。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回顧自己的一篇老文章

三年前公共電視台曾撥放過一部討論常態分班的節目,探討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常態分班是政策卻往往未被確實執行的生態。我是常態分班的支持者,尤其反對對學生貼上「好班」與「壞班」的標籤。於是寫下了以下的觀後感想:

晚上打開公共電視台,剛好看到討論常態編班問題的節目。幸好台灣仍有一群人關心這個議題!

說真的,對台灣現在的教育狀況滿痛心的!台灣社會都已經進入21世紀了,我們還在用父母親那一輩的填鴨式教育在教學生。

現在的社會早就是多元化的社會,每個領域都需要專業人士,也都有各自發展的空間,而我們卻仍然用過去那套單一標準去區隔我們的小孩,然後根據學生的成績好壞把學生貼上所謂「好學生」跟「壞學生」的標籤。如果麥可‧喬丹生長在台灣,他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如果比爾‧蓋茲生長在台灣,他是好學生還壞學生?

成績好又怎樣?能當飯吃嗎?如果我有小孩,我會希望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光會背課本的知識;我會希望他有面對挫折的能力,而不是永遠考試考一百分;我會希望他有一顆慈悲的心,而不是趾高氣揚,歧視成績或者家境不如他的同學;我會希望他有團隊精神,能與人真誠合作,而不是一心一意只想壓倒身旁的人。

成績只是一時的,健全的人格跟正確的態度才是孩子一輩子的競爭力。

最後補充一點看法以呼應前一篇關於傳銷的文章:父母親對於小孩的未來最好採取協助與輔導的態度,而不是自己做出決定,然後強加於小孩身上。我自己的生涯規劃其實都不符合我媽的期望。如果我真的照我媽的期望去做,我現在不會這麼有錢。所以囉!「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還是有它的道理的。

星期五, 10月 05, 2007

我看最近的傳銷休學事件

最近由於有傳銷公司鼓勵學生休學從事傳銷業務而引起社會廣泛的爭論。在我看來,這件事情可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其中「學歷無用論」、「傳銷=騙人?」算是大家比較常切入討論的角度,許多人選擇幫父母親說話、另外一批人則選擇幫傳銷公司說話。似乎這裡面有一方是對的,另一方是錯的(目前輿論普遍支持父母親而譴責傳銷公司)。

由於以上的觀點已在網路上充分表達,在此不再贅述;我只想表達一個看法──「控訴不公不義的使者不見得就是正義的化身」。這是我看政治界的心得,但通常也適用於社會的事件。我們可以先想像國民黨對抗滿清的歷史,當時的滿清政府集腐敗與無能於一身, 國父深感於不推翻滿清,則中華民族無法免於亡國滅種的命運,因此投身於革命事業。 國父推翻滿清是一件偉大的事件,但是滿清滅了之後,從此中華民族就安居樂業了嗎?不,民國建立之後的五十年內,中華民族仍是戰亂不斷,甚至其間的政府無能與腐敗的程度比起滿清政府也毫不遜色。

往近代看,民進黨的崛起過程靠的就是不斷控訴國民黨統治下的不公不義,陳水扁尤為其中揭發弊案的箇中高手。但是民進黨的治理下,就政治清廉,沒有貪污嗎?(我不講「廉『能』」,只講廉潔,因為民進黨執政前本來就沒人指望民進黨多有治國能力。)現在看來,我覺得很諷刺。

那這個跟傳銷事件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要知道,一個控訴不公不義的使者雖然不是正義的化身,但是當他在控訴不公不義的時候,往往能激發群眾風起雲湧的支持。這個支持不僅是來自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同時也來自這個對抗不公不義的正當性。為何傳銷公司能引發青年學子的瘋狂追隨?正因為它戳破了「學歷價值」這個謊言。為何父母親講的話,學生都聽不進去?因為父母親代表的價值觀──「好好唸書,將來才會有出路」──就像二十世紀初的滿清政府以及二十世紀末的國民黨,老早就信用破產,沒人要相信了。

十年前教育部推動普設大學,以及讓技術學院都升格大學的時候,不少學者專家都提出嚴重警告,這種做法必將引發嚴重的人力失衡,後果不堪設想。可惜這些專家的看法敵不上「政治正確」的激情,沒有被採納。當時的民眾一心只想著「我家的小孩一定要唸大學」,政治人物則高舉提升人力素質的大旗討好民眾,終於造就現在「全民皆大學生」,「十八分就能進大學」的「美麗新世界」。

可以想見的是,這個美麗新世界一點都不美麗。於是大學生還是做著過去高職、專科生做的事情,更糟糕的是,還做得比較差,因為缺乏適合的訓練。由於我們是大學生,許多人彎不下那個腰,寧可把許多工作讓給外籍勞工,自己賦閒在家,也不願去做那些黑手的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父母做了什麼?要求政府改正過去的錯誤嗎?不!我們讓政府設立更多研究所,把大學生再升級成碩士,讓我們的年輕人唸書唸到 24 歲,然後去做過去只要唸書唸到 18 歲就可以做的工作。

電視上還特別選擇一個師大學生,突顯連出身名校的學生也受到傳銷公司的鼓動做出「不理性」的休學決定。其實在我看來,從師大休學正突顯出傳統大學生價值的幻滅。過去師大是可與台大匹敵的名校,現在則是標準的沒落貴族。現在的師大不像過去保障畢業就有教職,學生畢業了要跟成千上萬的「流浪教師」一起爭奪少子化潮流底下,越來越少的教師缺。師大畢業生的出路在哪裡?這位學生的父母親有跟小孩討論過嗎?

大部分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在大多數歐美國家, 18 歲就已經是成年人),他們煩惱未來的出路難道不應該嗎?畢業找不到工作你嘲笑他們是米蟲、寄生族;現在積極找出路你又批評他們功利,一心只看到錢。你到底要他們怎麼做?我真為現在的年青人抱屈!

但是就像我之前特別提出的,一個控訴不公不義的使者不代表他就是正義使者。傳銷公司戳破了父母與學校編織的謊言,卻挖了另一個火坑給這些學生跳。加入傳銷公司就能打造光明的前途?唉!二十歲的時候我可能還信這套,現在出社會十年了早就看破了。就算你銷售的產品是貨真價實的,用傳銷的方式銷售也不會成功的。我們只要看看保險業就知道了!保險業裡面安泰、南山、保誠這幾家公司的人力制度都是模仿傳銷的制度(所以你會發現這幾家公司的員工總是唸唸不忘要「增員」你)。這樣的業務制度在 2000 年前曾經造就了這些公司的快速成長,但是這幾年面臨的卻是業務員的大量流失,被金控體系的銀行打得抬不起頭來。

背後的道理很簡單,照傳銷公司的計算方式,一增二,二增四,不用多久,大約 25 代之後,全台灣 2,300 萬同胞都會成為傳銷公司的一員。到時候你要增員誰?產品又要賣給誰?既然沒有人可以增,那業務員該怎麼辦?很簡單,跳槽或者離職。所以傳銷公司的 life cycle 往往就是從創立開始,先享受一段甜美的成長期,隨後進入高原期,最後則進入衰退期。創立公司的老闆賺最多,到了衰退期的時候大概都可以退休了。旗下的幹部沒賺夠,就自己出來自立門戶,自己當老闆,然後挖角原公司或者其他傳銷公司的業務員。傳銷公司常被人視為是老鼠會,不是沒有道理。即使是合法的傳銷公司(合法與否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要求會員入會時要先交一筆入會費),它的 life cycle 跟違法的傳銷公司沒有太大差別,只差在走完整個 life cycle 的速度比較慢而已。

在整個傳銷休學事件中,我覺得父母親要認真的檢討自己,為什麼跟孩子之前的溝通管道會變成這樣子?是不是總是把兒女當小孩子,「只要乖乖唸書就好」?如果是這樣,那孩子會被傳銷公司洗腦就一點都不奇怪了。雖然推翻滿清之後,人民的生活並沒有改善,但是滿清終究是要被推翻的,先推翻滿清才有可能找到出路。同樣的道理,父母親如果還死守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錯誤觀念,那麼孩子反抗父母也終究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找到他自己的出路。